首页 资讯 正文

昆明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体育正文 47 0

昆明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昆明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位于安宁工业园区的中石油炼化基地 记者 周灿 摄(shè) 春城潮涌处,正是扬帆时。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gǎig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排头兵,在中国式现代化(xiàndàihuà)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即日起,本报推出“开创昆明发展新(xīn)局面”栏目,本报记者将深入昆明市园区企业(qǐyè)、乡镇社区,直击“六个春城(chūnchéng)”建设的火热实践(shíjiàn):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举措,感(gǎn)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听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响,品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xìngfú)底色,用镜头捕捉奋斗者的身影,用文字解码实干家的智慧,让每一个勇毅前行的故事都跃然纸上,记录新时代新征程上春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日前(rìqián)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立足实际,遵循经济(jīngjì)规律,突出(tūchū)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jiākuài)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jùjiāo)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强省的(de)部署,昆明(kūnmíng)市坚定不移(jiāndìngbùyí)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制定《昆明市产业强市三年(sānnián)行动(2023—2025年)》,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xīngshì)、金融活市,建立“8+N”重点产业链体系和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全力抓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改革开放(gǎigékāifàng)、经营主体、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推动化工、冶金、烟草3个传统产业链提升为千亿(qiānyì)级产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2个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产业链达到六百(liùbǎi)亿级规模。巨量引擎、滴滴出行、华为云南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发展,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构建(gòujiàn)了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de)电解铝车间,已看不到传统冶炼厂的浓烟,取而代之的是密闭式智能化电解槽和烟气净化系统。云铝通过(tōngguò)引入惰性(duòxìng)阳极技术,实现每吨铝能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该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èrděngjiǎng)。 昆明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正催生传统产业“第二曲线”,昆明传统产业的(de)转型路径(lùjìng)清晰可见。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nénghào)、减少排放(páifàng),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chǎnyèliàn)向(xiàng)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昆明市组建了铜铅锌产业、新能源材料、锡铟产业、绿色铝基材料4个省级产业创新联合体,云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综合能耗低于行业标杆水平20%,成为全国绿色冶炼新标杆。昆钢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国内先进(xiānjìn)水平,昆明卷烟工商物流一体化亦领先行业水平。 昆明市全力打造(dǎzào)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引导支持企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冶金、烟草、化工(huàgōng)等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zhìzào)示范城市,建成国家级(guójiājí)新型(xīnxíng)工业化(gōngyèhuà)示范基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1个,打造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4户。 昆明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技术突围,这得益于产学研协同(xiétóng)。昆明市政府与昆明理工大学共建先进制造研究院(yánjiūyuàn),每年(měinián)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攻关。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家级(guójiājí)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8个,2024年新产品产值率达38%,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 昆明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新兴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不断壮大新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推动全市经济走出(zǒuchū)“V形”复苏(fùsū)轨迹,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率从2021年(nián)的(de)16.7%提升至31.1%,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21年的13.3%提升至31.9%,创下近十年(jìnshínián)最高水平。 生物医药产业是“植物王国”的创新密码。在昆明高新区的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一条智能化植物提取生产线正在(zhèngzài)运转,从三七、天麻等中(zhōng)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口服制剂和注射液(zhùshèyè)。 新能源与新材料的(de)快速发展,成为(chéngwéi)绿色低碳的“增长极”。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云南裕能一期、二期全面投产后(hòu)将成为亚洲单体出货量(chūhuòliàng)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云南杉杉建成全球最大的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向装备制造延伸,昆明(kūnmíng)先导新材料项目带动稀有金属深加工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滇中半导体(bàndǎotǐ)材料项目有望成为国内半导体材料产能前三的产业化基地。滇中稀贵金属集群(jíqún)入选国家(guójiā)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云南实现该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机床产业加速聚集发展,引进(yǐnjìn)通用技术、山东龙马等企业来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破局向前,贝泰妮集团成为全国功效化妆品第一股(上市公司),国药(guóyào)中生血液制品(xuèyèzhìpǐn)成功下线,康乐卫士重组疫苗投入试生产(shìshēngchǎn),超启生物昆明项目加快(jiākuài)推进,云南白药、昆明中药等企业引领中药转型升级。电子信息(diànzixìnxī)制造产业持续壮大,云南创视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硅基微显示器智能生产线,5G手机、PC服务器(fúwùqì)、OLED微型显示面板实现“昆明造”。 昆明螺蛳湾数据产业园发展态势喜人。全市推动数据跨境试点,吸引云南省大数据公司、腾讯、携程、统信软件等重点企业集聚发展。滇池数字经济小镇已入驻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从(cóng)芯片(xīnpiàn)设计、软件开发到(dào)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rónghé)持续深入。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chǎnyè)处负责人介绍,昆明市正谋划新(xīn)赛道,推动未来产业落地生根。加强对低空经济、智能(zhìnéng)算力、生命科学、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谋划和政策引导。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cùjìn)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引进培育江苏(jiāngsū)数字鹰、安权霄防、送吧物流等一批企业,落地高原特色无人机产业化项目。全市拥有无人驾驶航空器约2000台(架(jià))、低空航线超过150条,其中常态化运行60条、无人机起降(qǐjiàng)点超过100个。 2024年,昆明至西双版纳的量子保密通信干线建成开通,这是我国首个边疆地区量子通信网络,为跨境金融、政务通信提供了(le)安全保障(bǎozhàng)。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chūrùkǒu)局获批,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yígè)重要平台。2024年昆明算力指数在全国30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9位(wèi)。 在昆明高新区的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云南(yúnnán)莱安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免疫细胞正在培养皿中增殖,这些细胞将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云南农业大学团队在猪的基因编辑与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正在加速项目落地。舜喜再生医学(yīxué)建成云南省(yúnnánshěng)干细胞库和少数民族(shǎoshùmínzú)生物样本库,并积极引入上海生物芯片、金域医学检验(jiǎnyàn)等企业(qǐyè)。 昆明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市(quánshì)新质生产力企业(qǐyè)群体不断壮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shùliàng)(shùliàng)约(yuē)占(zhàn)全省的54.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占全省的66.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约占全省的87.5%。全市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0个,在全省占比近90%。2024年全(niánquán)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1.92%,投入总量和强度均居全省第一。 从烟草、冶金等(děng)传统产业的老树新枝,到生物医药(shēngwùyīyào)、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xīnxīngchǎnyè)的小苗成林,再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昆明正以春城特有的韧性与活力,遵循(zūnxún)经济规律,立足资源禀赋,奋力勾勒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清晰图景。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尹朝平(yǐncháopíng)
昆明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